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在昨天(4月10日)下午召开的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2年度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桐乡市以‘三新三化’打造农业废弃物全链条综合利用模式”成功入选。
何为“三新三化”?据桐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新三化”即利用新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走出新路径,实现农业废弃物管理全链化;创造新业态,实现农业废弃物治理现代化。
要知道,农业废弃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过程,这些农业废弃物的来源范围广、种类多、成分复杂,大大增加了利用难度。那么,桐乡的“三新三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其中的“羊-菇-稻”生态循环模式便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
石门镇是桐乡传统的农业大镇。在石门镇春丽桥村,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的1万多亩耕地,年产农作物秸秆1万吨左右。海量的秸秆,让公司负责人张卫兴犯了难,“过去农村家里烧土灶,秸秆能当柴火烧。现在家家都用上液化气,秸秆也没了用处。”
对此,石门镇以粮油公司为核心,联合隆宸双孢菇、众成湖羊、银海兔业等种养殖主体,“羊-菇-稻”区域生态循环模式就此应运而生。
粮油公司将秸秆进行打捆收集,或是运送至隆宸双孢菇,用于生产培养基料;或是运送至众成湖羊,用于生产湖羊饲料。隆宸双孢菇产生的菌菇渣、众成湖羊产生的羊粪、银海兔业产生的兔粪再送至粮油公司,再加上粮油公司烘干粮食产生的稻壳灰,用于生产水稻育秧基质和有机肥,育秧基质用于育秧,有机肥施用于水稻基地,形成了石门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闭路循环。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既可以使培养料性状更稳定,提高培养料利用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缩短栽培周期、提升双孢蘑菇品质,实现双孢菇立体集约化栽培、周年化生产。”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使用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培养料后,双孢蘑菇年生产批次由原来的6次提升至9次,年生产能力由原先的800-1100吨提升至5000-5400吨,年消耗农作物秸秆由2000吨提升至1万吨,企业年产值增加3000余万元。
窥一隅而知全局。近年来,桐乡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在这一大背景下,桐乡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取得成绩可圈可点。
从2017年稻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模式入选全国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到《实行农业投入品全周期管理 守好绿色责任田》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再到桐乡被列为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和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并在全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唯一县级市代表介绍典型经验……每一项都是对桐乡全力实现农业废弃物全程全量全域科学利用最好的注脚。
据了解,桐乡现已形成以肥料化利用为主,原料化、基料化和饲料化利用相结合的“一主三副”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建成秸秆收储运中心3个,收储点及利用主体15个,全年减量蔬菜尾菜3000余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19%,离田利用率达43%,畜禽粪污综合处理率达98%,化肥农药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
通讯员:朱伟娟 周雪娥
编辑:朱灵洁
责编:周志鹏
审核:欧林